“民之所忧、民之所盼,必是检察机关心之所系、行之所至”。近年来,鲁甸县检察院在服务鲁甸县卯家湾移民搬迁安置区实践工作中,多措并举,延伸检察职能,扎实开展各类法治活动,助力安置区基层法治建设,有效维护了安置区的稳定发展。
鲁甸县卯家湾搬迁安置区是全国最大的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搬迁安置区。2019年12月,来自昭通市彝良、永善、盐津、巧家、鲁甸5县近4万名老乡告别穷山坡搬到新城区开启新生活。
“打击+保护+预防”
让易迁群众“安居”
鲁甸县检察院充分发挥检察职能,精准对焦各类违法犯罪,全面构建“打击+保护+预防”立体化执法格局,全力护航安置区安全稳定和谐。自2019年以来,受理涉卯家湾安置区审查逮捕案件40件60人,审查起诉案件38件66人。
在办理的一起因家庭教育引发的故意伤害案中,嫌疑人与被害人系爷孙关系,作为法定监护人,嫌疑人却对孩子实施了致人轻伤的伤害行为。承办检察官对其进行释法说理教育后,嫌疑人表示真诚悔罪,在综合法理、情理及各方面意见后,对嫌疑人依法作出不批准逮捕的决定。检察官到其家中回访,爷孙俩相处融洽、生活幸福,嫌疑人再次向检察官保证:“一定会以正确的方式教育孩子!”
针对安置区违法犯罪问题,该院深入研判相关案件发案特点和规律,注重发现和解决案件背后的普遍性问题,积极向相关行政机关发出社会治理类检察建议46份,推动诉源治理,强化综合防治,避免就案办案。
为务工人员“撑腰”
让易迁群众“乐业”
“三年多了,终于拿到了我们的血汗钱,谢谢检察官。”该院办理的一起发生在卯家湾安置区的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中,嫌疑人在其承揽的某安置房附属工程竣工后拖欠14名务工人员工资共6万余元且长期未予支付。受理案件后,该院立即成立了刑事、民事、行政检察人员组成的工作专班,同步推进案件审查。办案人员一方面结合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多次向嫌疑人释法说理,争取嫌疑人主动支付务工人员工资;另一方面积极与县公安局、县人社局沟通,寻求监督合力,共同督促嫌疑人按照约定支付工资,最终嫌疑人在该案提起公诉前向14名务工人员足额支付了拖欠的工资。
在另一起涉安置区务工人员讨薪案中,某承包公司承建卯家湾安置区部分工程后,将该工程分包给了5家公司,合计拖欠58名务工人员工资合计184万元。该院积极引导务工人员申请支持起诉并快速受理了案件,在查明案情事实的基础上组织务工人员代表、县人社局、涉案公司等多次召开会议,开展了大量的释法说理工作,最终5家分包公司对拖欠的金额予以认可并表示愿意全额兑付,58名务工人员终于足额拿到了拖欠的工资。该案以支持起诉的方式推动实现诉前和解,既解决了纠纷,也温暖了民心,节约司法资源的同时更有力维护了务工人员合法权益。
同时,为有效提高务工人员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和能力,该院在安置区积极开展支持起诉法律宣讲,并提供法律咨询服务。针对在办案中发现的一些低收入人口和失业人员,积极与社区“两委”、扶贫车间入驻企业进行沟通协调,帮助解决易迁群众就业问题,为搬迁群众增收致富贡献一份检察力量。
“暖阳”
温暖安置区的每一个孩子
由于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等原因,卯家湾安置区留守儿童、困境儿童众多,大多缺乏有效的家庭监护和引导,加强法治教育、帮助其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至关重要。该院依托“暖阳”未检工作室,持续加大对安置区未成年人的关心、关爱力度,与卯家湾小学建立法治教育双向合作机制,以法护佑易迁子女健康成长,用爱浇灌易迁群众希望和未来。
该院以预防校园欺凌、防性侵、《民法典》等为重点,2019年以来,先后20余次到卯家湾小学开展法治讲座,邀请卯家湾小学师生到鲁甸县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参观体验,让学生在情景式、沉浸式现场教学中对各类型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危害和预防有了全方位认知,让法治观念的种子在学生内心萌芽、生根。2019年以来,该院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接待易迁学生参观学习1000余人次。
打造美丽和谐的幸福社区
为让安置区群众拥有一个美丽、整洁、舒适的生活环境,该院通过立案查办公益诉讼案件,有效监督治理安置区垃圾污染、水体污染等工作,促进安置区内相关部门加强监督、认真履职;不定期到社区开展公益诉讼和生态文明宣传,以送法入户、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教育引导易迁群众转变生活习惯、爱护环境卫生,共建美好家园。